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國防部高級官員發佈指示,要求國防部明年必須完成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和基地建設,以確保俄羅斯在北極的國家房屋二胎利益和主權。
  近幾年,美國、加拿大等北約國家不斷加大在北極地區關鍵字的軍事活動,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已日趨緊迫,俄羅斯此舉,無疑是為了提升對抗美國的軍事砝碼,將俄羅斯在北極的利益最大化,新一輪北極爭奪戰的序幕已經拉開。
  搶占經濟利益和地緣戰略優勢是俄美爭負債整合奪北極的主要目的
  在地理意義上,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以內包括島嶼和北冰洋的廣闊地區,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里。目前各方爭奪的主要是北冰洋及北極冰蓋區約1300多萬平方公裡海域的歸屬。受全永慶房屋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覆蓋在北極地區的堅冰日漸消融,北極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戰略真空逐漸浮出水面,其地緣戰略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從經濟利益上看,北極不但擁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儲建築設計量、30%未開發的天然氣儲量和9%的世界煤炭資源。同時還擁有大量的黃金、鑽石、鋅、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漁業資源,僅加拿大一國開采的鑽石就占到全球鑽石產量的10%,使其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鑽石出產國。
  此外,北極還擁有兩條重要的航運通道——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隨著冰川融化的加速,未來這些航道不僅每年可使全球航運業節省數十億美元成本,同時也為海上軍事活動打開了大門。
  如果北歐各國和加拿大盯上的是北極豐富的資源和重要的航運價值,那麼北極的地緣戰略價值則是美、俄兩個軍事大國瞄準的目標。
  從地緣環境上看,北美洲、東歐、西伯利亞和北歐各國環抱北冰洋,使北極地區成為連接歐亞大陸和北美地區的戰略橋梁。目前美國和俄羅斯是北極地區最具實力的軍事強國,無論哪一方優先控制了北冰洋廣大的海域和冰蓋地區,可直接威脅對方的戰略前沿。
  俄羅斯擁有從東部的納瓦林角到西部的諾爾辰角綿延數千公裡海岸線,跨越北極圈的近半個周長,在北極俯視下俄全境一覽無餘,一旦北極中心海域被其他軍事力量控制,無疑使俄羅斯北部防禦門戶洞開。
  美國控制北極中心海域可有效縮短美軍向北歐地區戰略機動的距離,在俄羅斯北部任意一點牽制俄軍事力量。同時,位於北極圈內的阿拉斯加是美國遏制俄羅斯及控制東亞國家的重要基地,如果失去對北極的掌控,阿拉斯加的美軍可能受到兩面夾擊的威脅。
  分析北極的地緣戰略地位我們不難看出,北極地區的軍事真空對美俄都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加上豐富能源的誘惑,兩國必將繼續加大在北極的軍事投入。
  永久性軍事部署和建立軍事聯盟,或將成為俄美兩國進駐北極的主要模式
  翻開北極地圖,北冰洋周圍簇擁著包括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群島以及北地群島、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丹麥的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群島等眾多島嶼,這些島嶼不僅有良好的港口和機場可供軍艦和飛機停留,島內基礎設施還可提供一定的保障。雖然這些島嶼歸屬已經塵埃落定,但各主權國正加緊在島上的軍事設施建設,將它們作為“北上”北冰洋的根據地。
  在美蘇爭霸時期,蘇聯曾在北極周邊沿海和島嶼部署大量的邊防軍力量和軍事基地,蘇聯解體後,俄軍因戰略收縮一度撤離了部分地區。隨著近幾年軍事對抗升級,俄羅斯再次恢復了在北極的軍事存在。
  目前,俄羅斯在北極方向共部署有兩個旅,兵力近萬人。今年9月,俄海軍北方艦隊啟動新西伯利亞群島軍事基地恢復工作。同時,以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為首的10艘俄軍軍艦,在4艘核動力破冰船的伴隨下,完成了跨北冰洋航行。10月底,一架俄軍安-72輕型運輸機著陸在新西伯利亞群島上的捷姆普機場上,該機場的修繕和擴建正在進行。
  事實上,早在2008年,俄羅斯便公佈了北極政策原則。2009年3月,俄安全委員會發表《北極戰略規劃》,宣佈將組建北極部隊,以維護俄羅斯在北極的核心利益。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防部會議中表示,未來幾個月內,駐守北極的俄軍將獲得40枚洲際導彈、約210架飛機和250輛新型裝甲車的裝備,兩座機場也將得到恢復。俄總參謀部正在規劃文件草案,將俄軍在北極地區的永久性軍事部署付諸實施。
  相對俄軍北極軍事力量的不斷恢復與強化,美軍在北極的軍事存在早已展開。
  據估計,目前美國國防部在阿拉斯加部署了兩萬多名美軍,2011年至2012年間,美軍的核動力攻擊潛艇和B-2轟炸機不斷活躍在北冰洋地區,使美軍的觸角早已深入北極地區腹地。
  與俄羅斯不同的是,美國除發展自身在北極的力量外,還拉上了北約各國助陣。2007年以來,美國先後與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在北極地區展開軍事演習,以便更好地對付俄羅斯,美國甚至同自己有領海爭議的加拿大開展北極軍事合作。
  由於環北極八個國家中有五個是北約成員國,雖然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在北極利益上存在爭議,但北約憲章規定成員國之間需進行軍事互助,為了對抗俄羅斯,美國必將與加拿大等國暫時擱置爭議和矛盾,共同應對俄羅斯在北極的軍事力量。不難看出,美國在北極的政策明顯帶有“冷戰”色彩。
  相關條約對美俄軍事擴張缺乏約束力,北極地區軍事對抗或將持續加碼
  上世紀50年代,類似於北極爭議的南極地區也曾發生過圈地運動和爭奪資源的現象,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相關國家之間通過60多輪國際談判最終簽署了《南極條約》,杜絕了軍事介入情況的發生。而對於北極地區,由於多種因素交錯複雜,重現“南極模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針對北極爭議問題所簽署的各項法律和條約,不僅缺乏對各國軍事行動的約束力,反而使環北極國家關門內鬥,難以協商。
  按照國際準則,北極領土和領海主權問題本應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劃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北極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點,因此北極點及附近地區的北冰洋應屬於國際海域。
  2011年5月,由北極國家主導的北極理事會發佈《努克宣言》,聲稱只有承認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對北極的主權和管轄權,其他國家才能成為該理事會的觀察員。
  《努克宣言》的簽署,雖然確立了北極八國處理北極主權事務的特殊權力,剝奪了其他國家和平利用北極的資格,但由於《宣言》對北極海域的主權劃分沒有明確規定,各方爭奪領海的理由大多各持己見,難以統一。同時,《宣言》中對各國在北極的軍事行動也沒有明文限制,造成北極八國軍事對抗加劇,寄希望於軍事占領來達成既成事實的目的。
  其次,北冰洋地區對美俄具有重大戰略利益,兩國絕不會輕易撒手。
  對於美俄兩個軍事大國來說,占領北極不但在經濟利益上可獲得豐厚的回報,其優越的地緣戰略價值也為遏制對手,實現越洋打擊能力提供了可能,無論任意一方失去了對北極海域的控制權,都將在戰略博弈中處於下風。所以,美俄兩國不會輕易放棄北極地區。
  最後,美俄戰略對峙日趨激烈,俄羅斯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的戰略包圍,必將在北極地區持續對抗下去,為俄羅斯爭取更多的戰略空間。
  近幾年來,俄羅斯在“梅普”組合的帶領下,已逐漸走出國家發展的低谷,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迅猛增長,在軍事上實現昔日蘇聯的輝煌,已成為俄領導人夢寐以求的願望。
  然而,北約在東歐地區的步步緊逼和原東歐國家的紛紛倒戈,使得俄羅斯喪失了大量的戰略空間。為實現俄未來的大國夢,奪控北極成為俄擴展戰略空間的良好契機。
  綜上所述,北極複雜的利益糾葛和微妙的戰略關係導致當前軍事對抗的結局,只有北極各國放棄傳統地緣觀念的束縛和冷戰思維的桎梏,將北極問題交由聯合國處理,才能真正實現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作者單位:解放軍邊防學院)  (原標題:俄羅斯增兵北極 極地軍事對抗加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lbcghakeeu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